听歌谬论

今天健身房里竟然放了莫文蔚的《盛夏的果实》。

大哥们顿时骂声一片,我也无力的想走了,但还是在边嘴上附和着大哥骂着,然后其实还是在认真听,当好好休息了。健身房一般会放一些欧美R&B或者说唱,但这么多年也遇到几次类似在一首Eminem后突然接一首十几年前的梁静茹这种情况,虽然不合时宜的令人泄气,但其实自己内心并未那么反感,感觉这个时候的我完全脱离了周边的世界,只是在听歌。

而沉浸“听歌”这种状态,在我来说其实是不常有的。

各种音乐当然每天都在我的耳机循环,但在我而言,沉浸在“听歌”里,不是指手头在做其他事时,插着耳机放网易的每日歌单。而是真的呆在那里,听着歌词,沉浸在歌手演唱的世界里,或者说是自己的世界里。这样的时候仿佛越来越少了。而当我达到“听歌”的状态时,往往还是收起了我的HIphop歌单,默默打开周杰伦,陈奕迅,五月天,听着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歌,好吧,还是承认自己渐渐不年轻了。

有时候会感叹现在的音乐不好听了,会对“年轻人”们的新歌嗤之以鼻,甚至就像郑钧说的,现在华语音乐都是屎。这样想多了,不禁也渐渐看不起自己了,你呀你,是不是变成了二十年前大人们的样子。二十年前周杰伦刚出道,渐渐的,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变成一个狂热粉丝,狂热到整个小学都抵触听其他任何人的音乐,并且乐于和当时的林俊杰粉丝展开捍卫偶像的战斗,这样下来,以至于我到初中高中,在KTV才接触到了陈奕迅,孙燕姿,梁静茹等人。想想当时我的父母看待周杰伦的态度,几乎就和我看待现在小朋友们听的音乐的态度一样,唱的什么玩意儿。

这时候,我会想一个问题。真的是现在的音乐不好听吗。甚至说,真的是二十年前的周杰伦好听吗,现在的周杰伦不好听吗。

或者说,我在“听歌”时,是在听所谓“好听的歌”吗?

这样回述过去,好像我从来没有自己选择过“好听的歌”。记得第一次听周杰伦,是在兵团农场哥哥家里,暑假的夏天,两个哥哥一直用一个随身听放一张JAY,给我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歌,特别好听。我也想听,好不容易才能分我一个耳机,那时候我听到的是“温柔的。。爱女人。。透明的。。爱女人。。坏坏的。。爱女人”,听着有点害羞,但我好像是第一次知道了,这就是好听的歌。之后渐渐注意到周杰伦的一切,知道了这个人唱的都是好听的歌,现在想想要是当年我听的是蔡徐坤我大概也能成脑残粉。

初中家里发生些许变故,导致我有时心情不是很好,碰巧这时又和一个单亲家庭喜爱音乐的孩子玩的很好,可能是因为有些共同话题,并且处于非主流气息弥漫的青春期,总想把自己各方面搞得悲伤一点,以符合我的qq空间基调。这个朋友当时喜欢陈奕迅,唱歌又好,常带我去KTV循环陈奕迅,慢慢陈奕迅在我年少的心里就和悲伤划上等号,那时候有时循环着《单车》流眼泪,有时候听着《沙龙》看照片,或者听着什么《好久不见》,《红玫瑰》搞精神非主流。陈奕迅好不好听,挺好的。快不快乐,一点也不快乐。高中认识了一些可爱的,彩色的人,我们一起练吉他,当然是五月天最好练,直到《温柔》的歌词忘了,或许的和弦也不会忘,练到手指磨破了,喉咙唱干了,我也变彩色了。不管五月天是不是最好听,但是五月天最明亮快乐的。

去年爷爷去世了,估计兵团以后也只会在上坟的时候回去。在农村和哥哥们听歌的夏天是不会有了。非主流的朋友也不非主流了,已经练了快十年的古典歌剧,期待十年后能成为大明星带带老哥哈哈哈。当年一起五月天的朋友们,如今都天南海北,有的也越散越远,不再能畅谈女人,理想与未来,也不怎么再有交集。但还是希望他一直会是彩色的,能照亮身边世界的人。

“听歌”时,大概是在听着这些人和事,听着自己。时间和经历融入音乐,音乐大概就不能用好不好听来定义了,那些音乐是我成为我的原因之一。所以长到这个岁数了,很少主动让自己在陷入“听歌”这种情形,毕竟也没时间。也就是有时候,像是周杰伦又发新歌了,先掏三块钱听几下,然后对自己说二十遍,好听!周杰伦牛皮,之后转到朋友圈,带上“好听!周杰伦牛皮!”之后再听一遍过后,不自觉地点开周杰伦的老歌,循环,入睡。因为,周杰伦真的是,好听,牛皮,我没有骗自己。


写完这篇文章后,我关掉周杰伦循环,又随手点开一个视频,魔动闪霸:对手。。。。。。行吧,我感觉到了我上面所有的话都是在装b。。。。你在写什么玩意。。心情立马不一样了,好听的歌就是好听😂😂

但是写了这么多字,想想还是不舍得删了,为什么自己这么这么快就把自己否定了。

写的都是心情,听的也是心情吧。

也许夜晚容易让人忧郁,但是此时此刻确实又开心了。

再一次的,那我期待明天。